第一次听说要在钨钢上打微米级孔洞时,我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——这玩意儿硬度堪比金刚石,普通钻头碰上去就跟鸡蛋撞石头似的。但老师傅叼着烟笑我:"你小子还是太年轻,现在连头发丝十分之一细的孔都能搞出来,关键看怎么玩。"
钨钢这材料确实是个狠角色。记得有次车间新来的小伙不信邪,拿着普通合金钻头就往钨钢板上怼,结果三秒钟就听"咔"一声,两千块的钻头当场报废。他那个表情啊,活像见了鬼。但你说奇怪不奇怪,就是这么个硬骨头,现在居然能加工出直径0.05mm的微孔,精度比头发丝分叉还准。
其实诀窍就在"以柔克刚"。现在主流都用上电火花和激光了,毕竟物理钻头再硬也硬不过材料本身。我见过最绝的是用电解加工,像给顽固污渍慢慢泡软化剂似的,让金属离子一点点溶解。有个老师傅打比方说:"这就像用文火炖牛筋,急不得。"
说到微孔加工,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尺寸控制。有次帮医疗器械厂加工引流孔,要求孔径0.1mm±0.005mm。刚开始总差那么一两微米,后来发现连车间的温度波动都有影响——机床热胀冷缩那点变化,放在普通零件上可以忽略不计,但在微米级就是致命伤。
现在回想起来还挺逗,当时我们组三个人轮流给机床打扇子降温,活像伺候祖宗。最后还是上了恒温车间才解决问题。这种精度要求下,连切削液的黏度都得计较,真的比绣花还讲究。
干这行没有不交学费的。最惨痛的一次是加工某光学器件,眼看最后一道工序了,忽然听见"啪"的脆响——工件裂了。后来发现是残余应力在作祟,钨钢本来就脆,微孔密集到一定程度就跟威化饼干似的。现在学乖了,每打十个孔就得停下来做应力释放,虽然效率低点,总比前功尽弃强。
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是排屑。普通钻孔的铁屑能肉眼看见,微孔加工的碎屑得用显微镜找。有回我们没注意排屑,积攒的金属粉末居然在孔里烧结成瘤子了,那叫一个哭笑不得。现在都养成强迫症了,加工五分钟就要用超声波震一震。
去年在展会上看到五轴联动激光微加工设备,能在球面上打斜孔,惊得我下巴都快掉了。更绝的是现在有些工艺能在加工同时做表面改性,相当于边钻孔边给孔壁镀膜。不过要说最颠覆的,还得是3D打印直接成型微孔结构,虽然成本还高得吓人。
有个做钟表的朋友跟我说,他们现在用飞秒激光加工齿轮油孔,精度能达到正负一微米。我开玩笑说这哪是加工,根本是在金属上搞微雕艺术。但转念一想,或许这就是工业的浪漫——用最硬的材料,玩最精细的活计。
(后记:写完这篇文章时,车间正好在试新买的纳秒激光器,那红色光点闪烁的样子,活像给钨钢纹身的萤火虫。)
手机:18681345579,13712785885电话:18681345579
邮箱:954685572@qq.com